dddddd

每次在閱讀許多中國思想家傳記時,常發現許多思想家思想的轉捩點或覺悟點,並非在年少的十七八歲時,也非在四十不惑後才確定,而大多是在二十五六歲到三十五之間。在這段時間裡,有許多思想家陷入長期的茫然與困惑,但至終大多數的人都在這時期中,在尋尋覓覓與四處徬徨後,遇見了值得一生信仰的真理,決定勇敢地創造或推翻些什麼。接下來,就是一生為了自己理念奮鬥堅持的努力了。

孔恩在典範轉移理論中也提過,推翻典範的,總是年輕人。於是我常想,剛好也走到這年紀的自己,面對歷代思想家都曾有過的迷惑與徬徨,究竟我能做些什麼?或者,如果我不能勇敢地做些什麼,只是不假思索地選擇安全的路線,我是否就錯過了我這代年輕人應該盡的責任?

我不想錯過這年紀的自己應該有的勇敢,就算是錯的,也想放手去衝撞看看。

by 晶晶









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

成員介紹:林世賢

林世賢

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(在學)

已發表論文:
一、學位論文:
(一)《孟莊工夫論之比較研究——以「身心之學」為觀察視域》,
臺北: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,楊儒賓先生、林啟屏先生指導,
2010年05月。

二、單篇論文:
(一)〈論王弼的經典詮釋方法論中潛藏之工夫意涵
——以《老子注》為討論基點〉,
發表於:南京大學文學院主辦,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、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協

辦:「第三屆『中國語言文學與社會文化』研究生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2009年 07月05-09日。
(二)〈論王弼思想中的「觀」與「復」〉,
發表於:《中國文學研究》第28期(2009年06月),頁71-108。
(三)〈論儒家的憂思心理——以郭店楚簡〈五行〉為主要觀察對象〉,
發表於: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:《道南論衡:2007年全國研究生漢學
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 (台北: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,2008年),頁115- 140。
(四)〈《莊子》中的「道╱器」問題——「疑神之器」如何可能?〉,
發表於: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:「《中國文學研究》第二十五期暨第
十八屆發表會」, 2007年09月13-14日。

更新日期:2010年07月28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