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ddddd

每次在閱讀許多中國思想家傳記時,常發現許多思想家思想的轉捩點或覺悟點,並非在年少的十七八歲時,也非在四十不惑後才確定,而大多是在二十五六歲到三十五之間。在這段時間裡,有許多思想家陷入長期的茫然與困惑,但至終大多數的人都在這時期中,在尋尋覓覓與四處徬徨後,遇見了值得一生信仰的真理,決定勇敢地創造或推翻些什麼。接下來,就是一生為了自己理念奮鬥堅持的努力了。

孔恩在典範轉移理論中也提過,推翻典範的,總是年輕人。於是我常想,剛好也走到這年紀的自己,面對歷代思想家都曾有過的迷惑與徬徨,究竟我能做些什麼?或者,如果我不能勇敢地做些什麼,只是不假思索地選擇安全的路線,我是否就錯過了我這代年輕人應該盡的責任?

我不想錯過這年紀的自己應該有的勇敢,就算是錯的,也想放手去衝撞看看。

by 晶晶









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

成員介紹:劉芝慶

劉芝慶

輔大進修部歷史系、臺大歷史所碩士班畢業,目前就讀於政大中文所博士班,研究興趣與領域為中國學術思想史與文學史

指南潛研-中國學術史論壇 召集人


碩士論文:

《修身與治國-從先秦諸子到西漢前期身體政治論的嬗變》,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9年7月。


期刊與研討會論文:

〈論康有為與廖平二人學術思想的關係──從《廣藝舟雙楫》談起〉,《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》,第41期(2009年10月)。

〈博學於詩─論「胡適論黃遵憲」),「眾聲喧嘩的中國文學─首屆兩岸三地博士生中文論壇」,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系,2010年10月。

〈廖平的經學與道教-從龔鵬程〈道教影響下的儒家經學〉談起〉,收於龔鵬程學術與文學研討會編:《學海奇觀:龔鵬程學思初探》(臺北:學生書局,2010)。

〈從《中國-理性之國》來看梁漱溟的內心世界〉,收於盧建榮主編:《社會/文化史集刊》第六期(臺北:新高地,2010)。

〈北宋理學「天人之道」溯源:以唐中葉「氣、天、易」為線索〉,《思與言: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》第48卷第4期(2010年12月)。

〈白話文學與文學革命-重探胡適《白話文學史》〉,《長庚人文社會學報》第4卷第1期(2011年4月)。

〈李贄的生死之學〉,《新世紀宗教研究》10-1期(2011年9月)。

〈林希逸莊子學發微〉,通過《九州學林》審查,擇期刊登。

〈清代台灣詩學的玉山書寫-以陳夢林〈玉山歌〉〈望玉山記〉為中心〉,通過《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》審查,預計登於第19期(2012年9月)。


對論壇的期許或感想:

在諸如《長阿含經》的佛典中,我們常可見到「一時」的記載,意為佛陀在某時某地講經說法,一時,即是當時。在「指南潛研」裡,在每月固定一次的討論會裡,我們或論學辯難,或共學適道,想必也會有許多的「一時」。當然在時間長流之中,一時只能是當下,當下即逝,已為陳跡,但是每當我們重溫過去,古往今來共一時,一時,卻又是那樣的真實。這種真實,很可能就是當日的潛研積累,轉化為日後的學術能量。

一時,也可以長久,是為此。

3 則留言:

  1. 文章下面的張貼者 旁邊有隻比 點進去即可修改文章

    要修改網誌的話 我剛才已經把學長加為管理者 網頁右上方
    有個設計 點進去 就能夠修改了
    只要不按儲存 網誌就不會改變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另外 可以多提一些關於指南潛研的想法 五十多字就可以了

    回覆刪除